【众妙之门】农科基金 | 2023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众妙之门

协会栏目【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源自《道德经》,意指探索事物本质与变化的关键门户。这是协会面向科技与金融领域自由内容创作者的新栏目,主要围绕科技前沿发展,金融生态建设,政策实践探索集聚内容,从而发现独特视角,交流深度思考,传播知识理念。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信息汇聚平台,更是思想碰撞与智慧交流的空间,欢迎合作投稿~
协会特别推荐【众妙之门】栏目文章:
《2023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作者:农科基金

——核心观点——
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通过预加工/预烹调而成的预包装成品或半成品菜肴。预制菜可根据预加工程度、菜肴后续处理、调味与否、生熟食以及保质期等综合参考后分为即食类、即热类、即烹类和即配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主要分为两大类,自产自销的预制菜企业和委托代工生产预制菜的企业。预制菜上游企业主要为食品包装加工制造企业和食品原料来源和食品初加工企业(禽畜水产养殖屠宰企业、农作物种植企业、米面粮油和蔬菜初加工企业,以及调味品制造企业等),预制菜产业下游则主要为各类消费端口,食品运输企业则贯穿整个预制菜产业链。
图2:预制菜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B端市场仍是预制菜“主战场
虽然近两年来中国预制菜在C端市场中激起巨浪,终端消费者直接购买预制菜的行为逐渐增多,C端市场逐步增大,但事实上,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的主要消费端仍为B端市场,其市场占比约为64%。其原因或与近年来预制菜B端消费主体餐饮行业的运营成本息息相关。
中国菜系多数在整体烹饪过程中,需要清洗、腌渍、切、汆等复杂且耗时的繁琐备菜环节,出餐效率相对较低。如若引入预制菜可大大提高出餐效率以及翻台率,更降低了客群的等待时长,间接提高客群满意度及客群的粘性。
中国传统餐厅在引入预制菜后,餐厅的成本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可有效地改善原有的成本结构。在近年租金和人力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更可以减少后厨的使用面积以及备菜人员的配备,尤其是连锁餐饮,可较好地改善成本结构。
图3:中国预制菜市场结构(按消费端)(单位:%)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C端产品较B端更多元,即热食品受众广泛
C端产品熟制化程度普遍高于B端、可加工空间普遍低于B端,C端产品相较B端更加丰富多元。在电商平台预制菜销售的三大品类中,即热食品与电商平台的契合度最高,较为适合在电商平台深度耕耘;即配食品受制于冷链、供应链等规模限制,且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采购的日常食品,在线下商超铺设面广,即烹食品正经历线下混战和线上转型期,电商平台的品类覆盖度在逐步提升。

二、预制菜行业宏观背景:多种环境因素驱动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
1、国家为构建食品产品链大力推进预制菜新业态发展
近年来,因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国民消费结构和偏好出现了一定的转变,我国食品产品链也受居民消费偏好的影响而出现变化,预制菜也在这一前提下应运而生。预制菜因其方便快捷的特色在目前中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中充当了较为重要的角色,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国家为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政策来加强产业引导,保障预制菜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分别从产业用地、财税、投资引导、金融服务等多方位的政策支持手段助力中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
国内多地出台加码扶持政策,助力中国预制菜产业加速发展。广东出台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积极部署预制菜产业发展。河南、云南、福建、山东和北京等省市也陆续推出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建设预制菜创新平台,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链企业作用,培育示范企业等等一系列措施,支持当地预制菜产业发展。
图5:各地政府机构、协会头部企业推出的预制菜产品标准


图6:中国消费升级演进趋势

3、疫情拉动连锁和外卖餐饮,预制菜迅速崛起
2020年初,中国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多地开展居家隔离和停止堂食等措施以控制新冠疫情的传播,这类防疫措施间接地拉动了餐饮外卖以及居家做饭的需求,居民对预制菜的需求也同步激增,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在这一形势下,预制菜企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由B端转向B端C端共同发展,连锁餐饮企业也开始业务转型。
不仅如此,随着中国餐饮连锁化地不断提升和外卖渗透率不断增大,连锁餐饮和外卖餐饮对产品的品控、出餐速度、口味等需求亦随之增大,这也加速了连锁餐饮和外卖服务对预制菜的需求扩大,同时,预制菜亦同样依赖连锁餐饮和外卖服务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在2012-2022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增长率及预测中,2020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增长率为15.00%,2021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增长率为18.20%,2022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增长率为19.80%;在2016-2023年中国连锁餐饮企业门店数同比增长率及预测中,2021的为8.9%,2022的为10.7%,2023的为9.3%。
图7:2021-2022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增长率及预测

数据来源:艾媒智库
图8:2016-2023年中国连锁餐饮企业门店数同比增长率及预测

数据来源:艾媒智库
三、预制菜行业市场现状: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迎来快速发展
中国预制菜起步较晚,初期受制于行业消费者认知不高、餐饮专业化分工程度低、冷链运输建设不完善等因素发展缓慢,2014年开始受外卖经济、物流体系完善、宅家/懒人经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预制菜行业在近几年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图9:预制菜行业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2017-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8%,预计到2025年将会突破8,300亿元,其中在C端市场的规模占比将接近30%;在餐饮业和居家消费的推动下,预制菜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期。
图10:2015-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和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预制菜行业竞争格局:预制菜赛道参与者众多,竞争格局多变
2016-2021年,每年成立且仍在业或存续的中国预制菜企业主要维持在12家左右。但在2022年期间成立的中国预制菜企业数量井喷式增长,一年内企业新增164家预制菜企业,2022年可谓中国预制菜企业爆发的伊始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但同时业内企业也将面对竞争加剧的压力。
1、各类行业纷纷入局预制菜行业
目前,中国预制菜行业主要参与主体为餐饮企业、食品及食品加工企业、农业和畜牧业企业、零售企业,以及专业的预制菜企业。这些企业均处于预制菜产业链中的一环,这些参与主体各具发展预制菜的相关社会资源,在业务转型至预制菜时具有相应的资源和产业链优势,使得入局门槛较低又具有较大市场空间的的预制菜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图11:中国预制菜行业主要参与主体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味知香
味知香是半成品菜产品品牌,隶属于苏州市味知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是半成品菜行业内领先的企业之一。味知香专注于半成品菜的研发、生产、销售,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绿色、便捷美味的半成品菜肴。目前拥有8大产品线,超300多款产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国各大城市开设味知香门店2000余家。
广州酒家
广州酒家,始创于1935年,2009年改制为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旗下利口福食品公司作为华南地区大型的综合食品加工基地,产品覆盖中秋月饼、速冻点心、预制菜肴、广式腊味、莲蓉馅料、端午粽子、西饼面包、休闲食品等八大系列。同时,集团建立了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拥有超200家利口福食品连锁门店,在全国多地铺设经销渠道,线上运营覆盖官方商城、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产品畅销海内外。
2、区域发展集中,部分地区竞争激烈
截至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企业数量约301个,整体来看,中国预制菜产业企业数量处于较少水平。其中,山东省和广东省的预制菜产业企业数量相对较多,在两地注册的预制菜产业企业分别有62家和61家。从中国预制菜区域企业数量分布情况来看,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较为集中,行业竞争也在部分地区相对激烈。
图12:2023年中国预制菜企业数量区域分布热力图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五、行业优势与发展机遇:政策加持、餐饮结构变革、居民消费习惯变化、产业链企业入局、资本助力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预制菜行业得以快速发展
1、餐饮连锁化及外卖发展推动预制菜行业走向成熟
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庞大,行业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餐饮业降本增效需求强烈。预制菜在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加工模式下,能够提升出餐效率,减少后厨面积和所需工作人员,大幅降低餐厅运营成本。《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数据显示,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后,整体成本占比可下降8%。当前,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通过布局中央厨房或与预制菜生产企业合作的方式引入预制菜。其中,头部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使用率较高。除传统餐企需求外,外卖平台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餐品预制化。外卖的爆发式增长对餐饮商家的出餐速度和出餐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商家,尤其是中小餐饮商家倾向以料理包加热的方式来代替现做现卖。
2、居民消费需求激增,加速预制菜发展
疫情背景下,内食场景大大增加,间接拉动了餐饮外卖及居家做饭的需求,居民对预制菜的需求也同步激增。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发展和“一人户”家庭规模的扩大,“懒人效应”和“宅家文化”逐渐盛行,也使“一人食”“烹饪小白”群体增多,对日常膳食更简单更便捷的需求,推动预制菜消费迎来新浪潮。
3、技术应用创新,助力预制菜品质升级
消费者对预制菜品质的高要求,催生了预制菜行业对新技术的巨大需求,随着预制菜品研发水平和冷冻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预制菜的口感、色泽、质量、营养价值等实现升级,已经接近餐厅水平,且品类越来越丰富。在预制菜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除了运用传统的预制菜加工技术,还逐渐使用先进的食品生产加工技术,如真空慢煮、冷却排酸、冻干技术等,可提升产品的色泽、口味、香气,最大程度保留产品的营养价值,保证食品的安全、营养与卫生。
4、投融资市场活跃,加速预制菜行业布局
随着预制菜走红,在市场和资本的双轮驱动下,大量资本争相涌入预制菜赛道,投融资活跃,推动行业不断升温。2020年以来,预制菜赛道融资的项目数量较之前有明显增长。CVSource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2年,预制菜市场共发生119起投融资事件,共涉及59个项目,已披露投融资金额合计93.9亿元。其中不乏厚生、红杉、高瓴、IDG资本等头部机构,且覆盖上下游各类预制菜企业。
5、消费渠道不断丰富,助推预制菜引爆市场
近年来,我国消费渠道不断丰富,除传统餐饮店、农贸市场外,现代商超、生鲜电商、社区拼团、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新兴零售渠道也逐渐兴起。各类新兴零售渠道持续高速发展,助推预制菜触达消费者的日常饮食。目前B端仍是预制菜的主要渠道,2023年预制菜在餐厅采购端的渗透率大概是12%左右,据此,中信证券预计2031年中国预制菜在餐厅采购端的渗透率有望达到20%,且渗透率的提升将驱动B端预制菜未来十年维持10%以上的复合增速。
六、行业问题与风险:面临市场标准和法律法规不健全、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长期存在、行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融合不足、消费者认可程度偏低等问题与挑战
七、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 |



-扫码关注我们-
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