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创投私享汇 | 陕西氢能缘起:漫长而执着的“奔赴”
创投君:嗨,好久不见,今天创投君来给大家上干货啦!一起来看本期陕创投私享汇
氢能产业近年来在我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早期的推广阶段,到2019年首次被政府报告提交,再到“十四五”规划中首次出现在“五年规划”中,氢能源行业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变化。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5%。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氢能产量和消费量均突破2500万吨,建成加氢站128座,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7355辆。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已有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超过30个省市对氢能产业发展做出了明确部署,可再生能源制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加氢站建设等项目成行业投资热点。
陕西省作为能源大省、教育大省、汽车大省,氢能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从网上公开信息了解到,目前省内多个地市、产业龙头开始布局氢能源行业,抢占氢能发展高地。
1. 光伏制氢优势明显,产业链龙头布局
氢能生产以及应用的万亿蓝海,正在成为光伏巨头抢占的新风口。截至2021年8月,国内至少六家中国太阳能公司已经宣布进入氢能行业的计划,包括隆基股份、阳光电源、协鑫集团、天合光能、晶科科技等。2021年3月31日,隆基通过全资子公司隆基绿能创投与上海朱雀投资,合资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李振国亲自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隆基将光伏与制氢深度结合,计划大力发展光伏制氢,在助力制氢产业发展的同时,更能有效提升光伏能源利用率,纾解光伏消纳之困。据悉,在隆基氢能公司成立不到半个月后,中国石化与隆基股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全方位协同,在光伏+绿氢等领域深度合作,共同开拓清洁能源应用市场。隆基此次入局氢能源产业,是开拓创新,更是突破光伏产业链天花板,支撑其千亿市值甚至未来万亿市值的重要手段。
2. 氢能行业迎来风口,国企混改引入战投
除了产业链上老大哥的入局,越来越多资本雄厚的龙头纷纷转型,跨界踏足氢能,似乎预示着氢能行业已迎来风口。陕西宝光股份作为国内“真空管龙头”,今年以来,频频发力新能源领域。子公司先后收购了两个储能项目,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全资子公司陕西宝光精密陶瓷有限公司(精密陶瓷)曾于去年12月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目前敲定2位战投,并与之合资以注册资本3600万元设立新公司。其中宝光股份出资人民币1440万元,占40%;宝鸡市绿色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出资720万元,占20%;深圳氢杰新能源企业(有限合伙)出资1440万元,占40%。截至8月份,工商显示精密陶瓷已完成减资,战略投资者还未显名。宝光氢气混改项目,从地市科技基金的大力支持,到国资委备案的顺利通过,无一不在说明目前各级政府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和实现弯道超车的期许。与此同时,对于陕西众多的老牌国企来说,越来越多的混改经验值得借鉴,通过混改实现产业的结构升级转化,为企业注入更多新鲜的市场活力。对于国企来说,这是使命,是担当,更是机会。
目前已有多地市提出打造“氢都”“氢岛”等氢能重大示范项目,陕西多个地市亦有具体行动。例如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中国西部氢谷(榆林)氢能产业园项目。项目以榆林华秦氢能产业园为核心,规划总投资约180亿元,区内总占地1110亩,拟用十年时间建成集氢能高端装备制造、氢气生产、营运、输出及综合利用等国家级氢能产业基地。李春临市长表示,榆林每年有近200亿立方米的副产氢,同时具备制氢低成本优势和工业需氢量大、重卡改氢规模大相叠加的巨大市场优势,发展氢能产业具有可预见的广阔空间,有基础率先为西部地区填补氢能产业的空白。除榆林外,汉中市与启迪清洁能源集团共建启迪汉中氢能与燃料电池工程技术中心,主要开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应用技术验证及示范工程建设,推进相关技术成果在汉中转化落地。
当然除上述所列地市、企业外,省内还有多个地市、企业在氢能源这一赛道摩拳擦掌,面对需求缺口,欲实现弯道超车。在科研领域,省内亦有不少专家学者在这个方向攻关数十年,多项技术成果亟待转化。在目前石油和天然气占主导地位的能源形势下,发展氢能如同下一场“世纪豪赌”。但陕西若能在未来可再生能源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下一场赌注又何妨?
作者:一郭炖不下